最后还活了?好混乱,没看懂那部分没看懂。
首先更正一下,是《妖猫传》,不是猫妖传。
为了回答这道题,我把这部电影重新看了一遍。虽然没有第一次看的冲击那么大了,但还是一声叹息。唉……
影片中的皇帝,就是唐明皇李隆基。在电影里,那就是一个天下最自私、最虚伪的人。这个角色有一个特点,用现在的词来说,就是又当又立。
什么好事他都要占尽,皇位、极权、天下、人心、爱情、名声……
所以,他有着浓重的表演型人格。
彼时正当盛唐,万邦来朝,极尽繁华。唐玄宗李隆基演绎着一个开明皇帝的角色。按照影片的说法,因为他开明,所以对有胡人血统的杨玉环格外宠爱。他和她是真爱,这一点不仅是俩人间互许的盟誓,也是向天下人昭告的皇帝本人的形象工程。
所以,贵妃生日,他让她在全城百姓面前仙子一般舞了一段水上秋千,为她举办极尽奢华的“极乐之宴”,为她写诗(后来发现李白的诗更好,就叫高力士遣走李白)、写歌、做霓裳羽衣。明知阿部仲麻吕想要跟贵妃表白,他就在他们面前秀俩人的恩爱;明知安禄山觊觎贵妃,他也要邀请他来赴宴,还亲自下场,披发击鼓以表欢迎——这皇帝的戏真是不一般的足。
他在全天下人心中牢固树立盛世明君、才子皇帝和浪漫情圣形象,每一样都足够令人膜拜痴迷,连他自己也痴迷其中不能自拔。所有的好名声,他一样也不能放弃。
于是,安禄山起兵造反,唐皇和贵妃出逃。马嵬驿出现兵变,金吾卫首领陈玄礼要求处死贵妃以安军心,不然就不再保留对皇帝的忠诚。
这不是一道难做的选择题。李隆基对杨玉环的爱,怎么也比不过对自己的。失去士兵的忠诚,从而带来失去皇权甚至失去生命的危险?那当然是绝对不可以的。
所以杨贵妃必须死,这是没有疑问的事。
问题在于,唐玄宗舍不得放弃自己的人设。他可是天下第一的大情圣啊,他可是和玉环许下了生死相随的盟约的啊,不管他是迫于金吾卫的压力,还是自己“顾全大局”赐死贵妃,他都必将背上背叛爱情的骂名,变成冷血虚伪无情的伪君子。李隆基绝不接受这样的人设崩塌。
他很骄傲自负,也很贪得无厌,他要控制所有人的心,不仅包括天下人对他的看法,也包括杨玉环的。所以,他不仅要让天下人相信他不会让杨玉环死,也要让杨玉环本人相信这一点。
总之,杨玉环必须死,但与此同时包括她本人在内的所有人都要相信那不是皇帝本意。这才是唐玄宗觉得棘手的问题。
影片中呈现的解决方案是“尸解大法”。这种幻术能让贵妃进入假死状态,金吾卫会以为她真的死了,这样就能解决兵变问题。同时让高力士在贵妃脖子上制造勒痕,然后在金吾卫面前上演一出暴打高力士的戏,让金吾卫相信不是皇帝向他们屈服,赐死贵妃,而是高力士自作主张勒死贵妃。这样,皇帝在金吾卫面前就不会失去威望和皇权,在天下人面前也不会失去情圣的名声。
至于杨贵妃,就让她相信只是假死,局势稳定后皇帝会开棺接她回去,这样她就可以“怀着对他的爱意和重逢的希望去死”。一句话,他要她死都继续爱他。这种对人心的极度控制欲,真的令人齿冷。
实际上呢?“尸解大法”是用来骗杨玉环的,李隆基真的要她死,怎么可能让她复活?所以“尸解大法”只是幌子,真正的奥秘在那杯酒里。表面上那是一杯普通的用来增加仪式感的诀别酒而已,实际上是致人死命的蛊毒酒。喝下这杯酒,杨贵妃必死无疑。只不过在酒毒发作前,她已经通过“尸解大法”进入假死状态了,所以会无声无息无知无觉地死去——大概皇帝认为这是对她最仁慈的无痛苦死法,也是皇帝自欺欺人的表现。
这就是题主所问的,为什么要骗着杀杨贵妃。整个过程好大一出戏,导演就是皇帝本人。
皇帝不仅导演了这出大戏,而且亲自下场表演。在他假惺惺让黄鹤演示“尸解大法”的过程中,对杨贵妃说的那些话,我真是一边看一边恶心:
“玉环,我绝对不会让黄鹤对你这么做!”
“玉环,我很想把我的头颅放在这个盘子上让高力士端出去,但是这样做,就违背了我们白头偕老的誓言。”
“玉环,你同意吗?你如果不同意,我就不会让黄鹤施法。”
杨玉环其实是心知肚明的。电影里说得很明白,在极乐之宴上她就已经预感到自己的命运:大唐盛世时,需要她作为盛世的符号;盛世不再时,她就将被抛弃。
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皇帝对她到底有多爱,她怎么会不知道?李隆基喜欢她不假,但更多的时候,只要需要她来装点门面,装点他盛世明君的门面。
但她善良,她比玄宗更懂得爱。她爱大唐的盛世,也爱这个虚伪的男人。所以在她还是“符号”的时候,她对李白说:“大唐有你,才真的了不起。”所以在玄宗假惺惺问她意见的这一刻,她还是微微点了点头。
皇帝如释重负,马上亲手奉上毒酒一杯。
贵妃一饮而尽。她是否知道这是毒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知道自己必死无疑,所谓“尸解大法”是骗她的。她只是愿意配合玄宗完成这场戏。她还把自己的一缕头发留给玄宗,这缕头发后来被锁在宫中密处,还让三十年后的白居易相信这是皇帝与贵妃不朽爱情的见证,从而写下了《长恨歌》。
她贴心到这种程度,用一缕头发让他相信他已经骗过了她。他却那么自欺,不但在当时骗过高力士,骗过阿部仲麻吕,骗过白龙,骗过陈玄礼,过后还“把所有知情的人杀了”(所以我怀疑同谋的黄鹤也没逃脱),自己继续扮演情圣皇帝的角色,在前来复仇的妖猫白龙抓瞎他的眼睛之后,传到天下人以及后世人(白居易)那里的说法依然是“因为思念贵妃而哭瞎眼睛”。
一个人得入戏多深,才能如此残忍又疯魔?
其实在贵妃死之前,电影里已经多次表现了这位皇帝的极度权力欲。
他用杨玉环作为大唐开放的门面,深知诸多男人都为她着迷,他一边采取“开放展示”的姿态宣示他的大度,一边上演只有他才能和贵妃生死相随的深情戏码——他用这些姿态,筑牢自己的人设,牢牢抓住杨玉环和天下人的心;
他写给阿部仲麻吕的“极乐之乐”昭示了他的极度贪欲——他要凌驾所有人之上,他要控制所有人的心,这是他一人独享的极乐之乐;
出逃时他忽然挣脱太监的手,跑回空地大吼一声:“我还是大唐的皇帝!”——明明就是他狂妄自大的“人设秀”,惹来了这场祸端,此时感觉到盛唐的风雨飘摇,他念念不忘愤愤不平兹兹于怀的,仍然是他自己的地位:他必须对自己确认,他始终是那个高高在上凌驾一切的皇帝。
陈玄礼逼宫时,阿部仲麻吕提出由他带贵妃逃到日本去。皇帝的反应不是帮着劝说贵妃同意,而是冷冷的一句“你可以试,我赌你输”,然后就把黄鹤叫一边商量去了。
果然,贵妃不答应阿部的建议——皇帝根本不想贵妃活,这也罢了。关键是他对阿部说的那句话,表明在这种生死时刻,他下意识反映出来的,仍然是对自己掌控力的得意。他知道贵妃会有什么反应,他也趁机在阿部面前又炫耀一次:我知道你爱贵妃,可是只有我能控制她。
难怪影片借阿部仲麻吕之口说,皇帝才是真正的幻术大师。
骗贵妃,骗士兵,骗天下,也骗自己。唉!还是一声叹息。
写到这里发现忘了回答题主的描述。就再补充一下:
按照皇帝的如意算盘,骗贵妃喝下毒酒后,让黄鹤给她扎针,让贵妃气血封闭,进入假死状态。其他在场的人都相信这是“尸解大法”,以后皇帝一定会偷偷接回贵妃。而金吾卫则会认为贵妃死了,于是解除兵变。之后把贵妃埋进棺材。在棺材里毒酒发作,贵妃就会不知不觉地死去。接她回来?当然是不可能的。过后皇帝就把知情人都杀了。
然而实操时出了意外。可能是气血封闭延缓了毒酒的发作,结果“尸解大法”失效了,杨玉环在密闭的棺材里醒过来,却无法推开棺盖,终于在极度的痛苦和恐惧中死去。当然最后蛊毒还是发作了的,要不然就不会有白龙为了给她吸毒,魂入猫身变成“妖猫”的后续了。只是论起贵妃的死因,影片中说的“活埋至死”就是这么回事。
当然,这是电影的艺术演绎,和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及故事无关。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其实这部电影我也看了,《孟子说史》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从《猫妖传》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唐玄宗不想杀杨贵妃,就连唐玄宗身边的大臣比如高力士都不想成为杀死杨贵妃的罪人。
历代王朝的亡国之君,很多儒家学派把亡国的罪名归罪到女人身上。比如夏朝的妹喜,商朝的妲己,周朝的褒姒,其真相我们不得而知。总之,历朝历代女人专权的确让人很头疼,尤其是唐朝出现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像杨贵妃这么受宠的人,肯定遭到贵族们的嫉妒,尤其是像太子这样的皇族成员,肯定不愿意杨贵妃权力过大,造成女人专权的局面。
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假如杨贵妃有了小孩,可想而知,太子之位是谁的。那个时候估计会出现李世民杀哥哥李建成的局面,还好杨贵妃没有子嗣,不然唐朝就更乱了。
话说,杨贵妃得到唐玄宗的宠爱也不是他的错,谁叫她那么漂亮,那么迷人。从剧中来看,当时的杨贵妃就是一个混血美女,在古代应该很少混血美女,所以唐玄宗被迷得神魂颠倒。杨贵妃不仅仅是唐玄宗迷恋的对象,几乎是所有男人的迷恋对象,比如李白、白居易这样的诗人,日本使者阿倍仲麻吕都把杨贵妃当作暗恋的对象。而安禄山起兵造反,也有争夺杨贵妃的意思,可见杨贵妃一时成为红颜祸水。
假如没有安史之乱,我们可以想象,把唐朝搞乱的时期不是杨贵妃,而是他哥哥杨国忠。外戚专权在历史上祸害不小,这里就不用举例了,最严重的就是汉朝,当然唐朝也不例外。杨国忠作为唐朝宰相,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开始他符合李林甫,与李林甫一唱一和,陷害太子,扰乱朝纲。所以,在安史之乱的时候,太子李亨第一个向除掉的就是杨国忠。杨国忠的危害远远超过了他的妹妹杨贵妃,只是杨国忠得罪了太子等贵族阶级,杨国忠扰乱超纲杨贵妃脱不了干系,所以在杀了杨国忠以后太子等人必须逼死杨贵妃以平民怨。
唐玄宗这么宠信杨贵妃,怎么舍得杀她呢?连高力士也不愿意,在场的所有人不愿意。所以,唐玄宗与黄鹤密谋,以“尸解大法”为幌子让杨贵妃安心死去,不仅仅可以骗过陈玄礼和唐玄宗身边的人,连杨贵妃也信了。当杨贵妃使用了“尸解大法”以后,再让高力士用白绫勒出自缢痕骗过了陈玄礼等人,然后将杨贵妃下葬。
其实,“尸解大法”只有两日的期限,所以杨贵妃并没有死,当杨贵妃苏醒过来的时候,哪种绝望可想而知了。其实,杨贵妃被骗了,连所有的人都被骗了。其实,真相就是这样的,唐玄宗和高力士等人都不愿意杀杨贵妃,只好想出一个“尸解大法”,让杨贵妃自然死去,不好听的说法就是把她活埋了。
电影《妖猫传》里,唐玄宗李隆基迫于局势不得不处死杨贵妃,以平息众怒。正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所写“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但是他又不想背负杀害杨贵妃的罪名,所以想出来这么一个“假死”的计策,让杨贵妃心甘情愿地死去。这其实是非常残忍的。
安史之乱以后,李隆基带着杨贵妃匆匆逃走,在途径马嵬驿时,随行护驾的禁军将士不再听从李隆基的指挥,强烈要求处死杨贵妃和杨国忠,更是乱刀砍死了杨国忠。在当时的情况下,杀死杨贵妃似乎是唯一的选择。就算李隆基再爱杨贵妃,但他也不可能为了杨贵妃放弃自己的江山社稷。那么,此时的他就只能考虑如何让她死得体面些,少些痛苦。史料记载,当时李隆基正是派高力士去赐死杨贵妃,自缢而死。当然,杨贵妃自缢于马嵬坡只是她的死因的其中一种说法,也有史料认为她是死在佛堂。
只谈电影里的情况,颇有些“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意味。李隆基爱美人更爱江山,而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杨贵妃如同妲己褒姒,都是红颜祸水,认为只要处死杨贵妃,政治时局就会有所好转。
在一段恋爱关系里,最高的境界就是所谓的“洗脑”,让对方无条件相信你。而在这种情况下,杨贵妃其实是很有可能已经知道这是一个局,但依然愿意为李隆基去“假死”。那一刻,她应该是绝望的吧。或许,还带着一丝希望,认为这不是一个骗局。
最终,药效过去之后,她在石棺中醒来,拼命地用指甲去抓挠棺盖,甚至还大声呼救,但没有人会再来救她了。于是,在人生最后的日子里,她带着绝望,窒息而死。而这条被人活埋的不归路,正是李隆基亲手为她选择的,并美其名曰为可以起死回生的“尸解大法”。
【两个关注娱乐、热爱生活的美少女,一个性格活泼爱八卦,一个娴静内敛喜读书,双剑合璧仗剑走天涯,为你奉上最in的娱乐资讯。欢迎关注!
《妖猫传》看了两遍,感慨很多。
皇帝骗的不仅仅是杨玉环,他骗的是所有人,包括他自己。
谁都知道是骗局,包括他自己,但是谁都不愿意承担杀死贵妃的罪名,连皇帝也不愿意。
皇帝说的一句话尤其虚伪:“玉环,我很想把我的头颅放在盘子上,让高力士端出去,可那样,就违背了我和你白头偕老的誓言。”
放现在,10岁小姑娘也知道在骗人,但是杨玉环明知是假的,却愿意成全他,送给了他自己的头发做为信物。
很难想象,杨玉环死的时候的凄凉和绝望,她怀着跟皇帝重逢的心和没有痛苦的死亡解脱而去,却在孤独的棺木底下醒来,没有空气,没有人,自己推不开,只能绝望而死,如同活埋。
皇帝为什么不给贵妃生路,皇帝可以把她埋在其他地方,或者悄悄送走,因为他是皇帝,他爱的只是自己的权利,自己的极乐之乐,凌驾于一切之上。他不能让贵妃活过来,被别人发现,他的权威就会受到打击,他也不想让别人得到贵妃,如果得不到,就毁了他,正是皇帝的写照。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看完想写个影评的,借这个题目写一篇吧。
我觉得《妖猫传》应该有另一个名字:《长恨歌---致我们无法遗忘的大唐》。
我上周五晚上才看了《妖猫传》,边看边哭,最后痛彻心扉,李杨爱情没什么动人的,我哭的是一个盛世啊。
我就在长安,有年清明节冒着雨去青龙寺看樱花,看惠果空海纪念堂。
我就在长安,在樱花开的时候穿过交大到兴庆宫,流连沉香亭畔,踟蹰花萼相辉楼前。
我就在长安,有年秋天去马嵬驿看后人敷衍的贵妃冢。
我就在长安,我去寻找过李白醉倒的那块“长安酒肆”的碑。
我就在长安,我曾居住在郭子仪住过的园子里,昏昏欲睡或彻夜难眠。
所以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一直在毛骨悚然,他们走的路是我每天走过的路,他们去过的地方是我曾经去过的地方,他们谈论的人物我深深地热爱着。那首《长恨歌》我能从头到尾一字不落的背下来,对于长安,对于大唐,我怎么会忘记,又怎么肯忘记,更是怎么能忘记。
第一次泪目是白居易在藏书阁里对空海形容那一场盛宴的时候,忽然间的人声鼎沸,忽然间的纸醉金迷,杨贵妃身着盛装忽然间的一个回眸····那是,大唐,那是大唐的感觉。如同一口饮尽夜光杯中的美酒,熏熏然不知身在何处。
白居易迷恋着天宝年间,一如我迷恋着大唐盛世。他仰慕李白,吟诵李白写给杨贵妃的那首诗:云想衣裳花想容·····那场盛宴叫:极乐之宴。那是大唐的巅峰,那是盛世中最盛大的宴会,它是如此的奢华,如此的耀眼,叫大历年间的诗人心向往之,叫千年之后的我亦难以释怀。
杨贵妃就是这个盛世的化身,她代表着这个盛世,她在极盛之时而生,在极衰之时而陨,她就像是这个王朝的命运。
我第二次泪目,是晁衡日记中详细记录了花萼相辉楼的那场极乐之宴。晁衡的眼睛就是我的眼睛,我终于有幸目睹了那场永不再回的盛世。
白居易这样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每一个镜头都是白居易的那一句诗,整齐的长安街坊,人头攒动的长安大街,杨贵妃在天上,令芸芸众生抬头仰望,目眩神迷····灯火琉璃,亮彻了大唐的夜,人群缓缓流淌进花萼相辉楼,葡萄美酒注满了大号的金杯之中,盛世的舞姿在酒杯中绽开,又像一个酒花坠落在杯中,才子风流,美人如云,晁衡的眼睛里有星光闪烁,那种崇慕,那种倾心,何止是对杨贵妃,更是对繁华的盛世大唐啊!
这种美在杨贵妃的身上凝聚了,她一袭红衣走来的时候,令所有人窒息。我们想象过各种各样的杨贵妃,妖娆的,慵懒的,灵动的,高贵的,此时才惊觉,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她安安静静站在那里,像一个精致的玩偶,被皇权的大手支配着,身不由己。
让我泪如泉涌的就是李白的出场。他是醉着出场的,他的气质就是大唐的气质,是那大杯的葡萄美酒,未饮先醉,他就靠在那里,像一个不被人注目的过客,高力士为了求诗,只得为他脱靴。他抬起他诗人的腿,然后放声大笑。诗人是不需要纸笔的,他把他的才思写在高力士的背上,把笔扔进酒池,然后他一头栽进了酒池中,用手捞起酒,朝脸上淋去,也许落在鼻尖,也许落在嘴里·····
高力士为了报复李白的脱靴,在唐玄宗问他的时候,他一口咬定这是李白自己写的。这引起了唐玄宗的不满,他贪恋着她,就好像贪恋他的江山社稷,不容别人染指。李白这首诗神来之笔,叫唐玄宗准备给杨贵妃的诗黯然失色,再也没有拿出来的意义。
而晁衡对杨贵妃的仰慕,在唐玄宗眼里,除了不满还有几分得意,他知道所有人都仰慕她,迷恋她,可普天之下,只有他一人拥有了她,得到了她。他奴役了她,就好像奴役了天下。所以他在纸上写下:极乐之乐。
那是九五至尊独立高处的快意,是他只能一人独享的快乐。
杨贵妃为那首诗见了李白,李白却说,这首诗并不是给她写的,他自己也不知道写的是谁,可在看到她的那一瞬,他就觉得这首诗天生就是为她准备的。云想衣裳花想容。
这场极乐之宴,在白鹤少年出现的那一瞬到达了高潮,两个俊美的少年,忽然化成白鹤,忽然化成少年,围绕在杨贵妃的身边,使得大唐变得更加梦幻。只是梦幻中忽然多了一丝感伤,这种感伤来自杨贵妃的身世,这是白龙对杨贵妃迷恋的重要原因,他怜惜她,也怜惜着自己,他保护她,就好像要去保护他自己。
安禄山最后的出现,像一个恐怖的信号,他贪恋的目光,已经预示着那场叛乱。
马嵬驿那个灯火不眠的夜,那间简陋的茅屋,萧索而颓废。杨贵妃就坐在楼上,她的神情,一如坐在皇宫里一样。唐玄宗要他的江山,所以只有牺牲她。他们把整件事的过错归咎为一个女人,并不愿意承认他们要逼死一个女人。唐玄宗为了保持着他的风度,保持着他对她的深情,保持着他在世人眼中的看法,保持着他在她心中的形象,设下一个骗局。
他赌她爱他,赌她不会和晁衡走,赌她会为他而死。他全都赌赢了。
杨贵妃明知道这是一场骗局,却还是欣然赴死,她爱着他,爱着大唐,所以她愿意牺牲自己。
他在拿到她的香囊时,就知道她已经知道了。他在她喝下那杯毒酒的时候,他就知道她知道了。
最是无情帝王家,他故作深情也好,心怀愧疚也罢,他将她埋葬了,希望这个秘密永远埋藏地下。
她不可能活过来,即便是真的存在尸解大法,她也决不能再醒来。她的醒来,就好像要撕下唐玄宗的面具,要他现出原形。可偏偏她心底还残留着那么一丝丝希冀,希望着能与他重逢。
可以说,杨贵妃在棺中苏醒完全是一个意外,唐玄宗为她设计好了,让她在不知不觉中死去。但她醒了,所以在挣扎和绝望中走向死亡,异常的凄惨。棺材盖上那血迹斑驳的抓痕,令空海都泣不成声。
唐玄宗亲手葬送了大唐,葬送了盛世,葬送了他的爱情。此之谓:长恨。
最后他们几人再次来到花萼相辉楼,那一幕让我想起《红楼梦》中为好了歌做注的那首词: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繁华不在,盛唐不再。
丹龙再次用幻术回到那场极乐之宴上的时候,我再一次泪流满面。我的大唐啊。
让葡萄美酒再一次注满酒池,让所有的烛火再一次光耀长夜,让白鹤少年再一次无拘无束地翱翔碧空,让李白再一次醉倒在酒池边。李白一头依靠在金龟上醉倒过去,恍惚间好像我们还在那个酒气微醺的盛世之中。白龙无法忘记杨贵妃,白居易无法超越李白,只是因为他们无法忘记大唐盛世,却再也无法回到大唐盛世中去了。
我日日都在长安城中,可我知道,大唐盛世只是一个梦,我连做梦的机会都没有了。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丸-----------------
文:祁门小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