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妖猫传》中皇帝、诗人、起居郎为何少年爱贵妃最深??
刚看到一个朋友说陈凯歌的《妖猫传》要比冯小刚的《芳华》好,真心不懂这种比较有何意义。要说现实意义的比较,我当然选《芳华》,当然,《芳华》也不好,但是至少触及到了一段故意被遮掩的历史。而《妖猫传》看似为盛唐历史正传,反而没有觉得有多大的意义。并非说它架空了历史,把杨贵妃变成了一个爱情符号,变成了一个盛唐的代名词,变成了一个人人爱慕的芳华形象,但是这种无理由的爱慕,并不能让我们对那段李斯产生认同,反而因为这种皮里阳秋的野史手法,看到了一个导演内心的空虚。
《妖猫传》里为何人人都爱杨贵妃呢?大概只有如此,杨贵妃才能成为一个符号,她是大唐盛世的存在,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美人,更是一部推理小说中的麦高芬——这个因为希区柯克而流传的名词代表了一部电影中的关键线索,悬疑的核心,推动故事的源动力。而在《妖猫传》中,这个麦高芬就是杨贵妃,当然这里的杨贵妃已经与正史无关,在电影中,她是大唐盛世的顶峰,也是衰败的开始,更是衰败的原因。这个女人吸引了李白和白居易这样的大诗人,也吸引了外邦人,少年也莫名为之动情,情深不寿,所以才能化为妖猫,为她的死复仇。
电影中,白居易和空海也只不过是一个符号,他们对妖猫的好奇代表了观众视角对故事的好奇,而这个故事中杨贵妃的出现有点始料未及。在历史中,杨贵妃之死本来已经是定论,但是挡不住众多诗人和作者对她的一生的惋惜,所以才不惜用曲笔改写历史,有的说她远走日本,有的说她被替换掉了,在民间一直隐姓埋名,而《妖猫传》才用了另外一种浪漫而残酷的视角,“她知道皇帝撒谎,皇帝也知道她知道撒谎”,这种视角让这个故事变得分外残忍,而这种残忍代表了现代人对古代的那种“红颜祸水”的一种批判。但是这种批判并没有深入多久,陈凯歌似乎意识到了他身上的那种知识分子视角带来的局限性,所以不惜改动了这一视角,引入了白鹤少年的故事,让他们对杨贵妃的爱情显得更为持久——正是这种莫名的爱情,引发了足够大的恨意,才能让这个故事发展下去。
但是爱情对皇朝和历史而言,几乎是无足轻重的。在诗人的笔下,杨贵妃的爱情流传至今,而历史上,她确实成为了一个皇朝的牺牲品。如何衡量这两种价值观呢?陈凯歌似乎并没有言明,白居易的《长恨歌》也并未细说。换句话说,这个想象的故事,具备了瑰丽的奇观,但是内心十分空洞,就如电影中,好像人人都爱上杨贵妃一样,让人觉得有点匪夷所思。
其实我也没看明白陈凯歌想表达什么,这个故事太空洞了,空洞的故事没有感情填补,剩下的只有那些空荡荡的布景,没有了灵魂。
要理解《妖猫传》中白龙对贵妃的情感,先要理解陈凯歌的少年情节。陈凯歌在采访中曾说过他的电影中永远有一个他自己心向往之的形象,这个形象就是不畏强权的,不与社会妥协的,不苟同于其他的污泥浊水的这样一个青纯少年。在《霸王别姬》里面是张国荣演的程蝶衣,在这部《妖猫传》中则是刘昊然饰演的白龙。少年的形象是陈凯歌理想人格的投射,而纯粹天真、一往情深是陈凯歌赋予这个形象的内核。
杨贵妃在片中是大唐鼎盛的象征,是王朝巅峰时绽放的烟花。皇帝对她的爱中,有掌控极致权力的满足感;诗人对她的爱中,有对已逝黄金时代的想象和怀念;倭国使者对她的爱中,有对一个强大王朝的仰慕钦服。只有少年的爱,是最纯粹的不带一丝杂欲的。只是因为初见时的一眼万年,少年敏感的心对贵妃的身世与孤独感同身受,便生出刻骨铭心的仰慕爱恋。他这种不带任何功利性的情感,正是陈凯歌所痴迷的少年才有的爱。
及至后来这种“爱”生出深深的执念,化身妖猫的白龙在长安城里疯狂报复。也是因为少年的爱过于纯粹,贵妃已然成为他心中的信仰,他不容许欺骗、背叛、抛弃这些杂质存在。少年的深情是迷人的也是不理智的,他会因为极乐之宴上的惊鸿一面,从此不离不弃守护贵妃,也会因为心中的暴虐执念,在长安城里大开杀戒,这种混杂着天真的残忍,也是令人唏嘘的少年心性。
《妖猫传》电影中,玄宗皇帝对于杨贵妃的爱,是伸出手掌,把江山与美人紧握的爱,独占于己的爱,不容侵犯的的爱,不能涉足的爱,上天入地此美人就是他的,只有玄宗一个人拥有,别人不可以。
然而白居易白乐天的爱,感觉是一种超然的爱,他所爱的美,是要展现在字里行间,那种爱要展露在他那些可以流传千古的诗句里,是要形与质的统一,是要灵魂的升华,是要万法自然搬的无暇。所以,白乐天的爱,只有他自己可以理解。
少年的爱最深刻,最直接,最让人羡慕与心疼。谁人无有少年时,又有谁家少年无情思?少年的爱,我觉得才是最能人别人动心的爱,只是那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备,又是一厢情愿枉相思。不过杨贵妃能够得到电影中白鹤少年的爱,也可得到些许安慰了。
首先声明,这个回帖很长,第二,以下文字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和奔向火星的电动汽车无关。
我真是冲着陈凯歌去看的这部电影,说实话,我的动机也不纯,就想看看陈凯歌还能堕落到什么地步。。。但是,当我看完了电影仔细回忆一下,忍不住又回头把电影看了一次,这才终于可以长出一口气,大声地喊出我的心声:好一个绣花大枕头。。
①从影片上来看,陈凯歌在美术上是用心的,不亏是老美工的儿子,在服饰,布景,色彩,包括特效的应用,陈凯歌都很努力,而且和张艺谋那种大红大绿俗不可耐的表现不同,他很细致,他在力图展现一个美轮美奂的场景,毫无疑问,陈凯歌做到了。而且,这样的进步,和无极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但是,漂亮的背后,无法掩饰陈凯歌的文化的浅薄,和他对故事的把我,当然,不会讲故事是中国导演的通病,但是在盛名之下,陈凯歌表现的更加的明显,在人物对白中,有差不多40分钟毫无意义,只是为了走来走去展示重金打造的大唐盛世,单从这样的水平来看,陈大师也就是个拍mtv的水平。 。。
②故事人物定位的混乱。单从电影来看,主人公是空海和白居易,但是,这两个主人翁完全可以删除,任何人物都可以取代这两个人。因为这两个人毫无意义。他们做的就是把过去杨玉环的故事引出来,说破了大天也混不上主角。。想想当年的胭脂扣,万梓良和朱宝意贯穿全剧,但是他们要做的,是为了引出主角梅艳芳和张国荣,人物的主次一点要分清楚,从开头到结尾,君不君臣不臣,高不高低不低,角色苍白无力,毫无存在感可言,穿插的李白,高力士,安禄山,李隆基更是一塌糊涂,而丹龙飞龙更是莫名其妙。通过人物要展现什么?什么也没展现出来。 。。
③剧本的荒唐。毫无疑问,梦枕貘是为大师,他开创的阴阳师安倍晴明队对当今乃至后事都有巨大的影响。据说拿到改编权后,编剧王慧玲和陈凯歌打磨剧本就耗时五年。我忍不住想问,用五年,你们就改变成这个奶奶样???如果这是由日本人拍摄的电影,我们也就像看阴阳师一样,当个乐子过去了,但是,这是中国人拍的,学日本的悬疑学个半吊子,想穿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外衣又只有破烂的裤衩,没头没脑的装神弄鬼,毫无智商的探案推理,漏洞百出的阴谋和无法自圆其说的剧情,在极乐之宴华丽的背后却是满满的地沟油,更让人作呕。 。。
其实从一开始,陈凯歌就错了。怎么说呢,以一个日本人的角度用日本人的方式,给中国老百姓讲中国人的故事,这本身就是很滑稽的事情。陈凯歌努力想展示的大唐,和中国人熟悉的大唐,又是那么格格不入。好像一个老外穿了戏服唱了一曲贵妃醉酒。 。。。。
演员的选择,因为我已经很少关注小鲜肉,对那么多俊男靓女没什么感觉,也像是出于对流量对票房的希望,演技这个东西仁者见仁,但是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春晚,是人不是人的,都要在上面露那么一小脸,有没有用无所谓,反正是上了。。让我觉得最可惜的,是杨贵妃,首先,那个女演员是谁我不认识,但是,无论是从外形,举止,演技,她都毫无疑问是最大的败笔,这么重要的人物,怎么可以选这么一个演员来演!!到底长没长脑子,杨贵妃是什么?那是牡丹,雍容华贵,高力士因为说李白用诗讽刺杨贵妃轻浮,便要大发脾气的女人,集万千宠爱与一身的女子,而那个女子演的是什么?阿姆斯特朗等待客人的妓女。。 我个人觉得,陈凯歌的老婆陈红更适合这个角色,第一,陈红有与生俱来的古典美,这个毋庸置疑,第二,陈红演过大明宫词,对大唐的戏不陌生。第三,杨贵妃四的时候已经快四十,徐娘半老,陈红的年纪更适合。 。。。。
我不知道陈凯歌是不是哈日,从无极的中将军幕府打扮到妖猫传的日本制作,他的日本风是越发的明显了。希望他在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在不久的将来,他就能去fad,接冢本的班了。。。
最后一句,本人非影评人,以上言论仅代表我个人,和百口莫辩的李小璐无关,在此特别慰问贾乃亮同学。。
对皇上来说,贵妃是唐繁荣昌盛的象征。
唐玄宗爱贵妃,在玄宗看来,只有贵妃这样的美人,才配得上富有四海的君王和盛世荣耀的大唐,所以他举办极乐之宴,把贵妃当做一件宝物供人欣赏。
唐玄宗说,你们看,我们女人都能享崇高地位,你们四夷还不兵服吗????
?贵妃实际上是一个政治符号,战乱一起,作用立即消失,杨玉环就成为了牺牲品,皇上的爱便成了鸡肋。
李白爱贵妃,贵妃对他来说,是美的象征,是美的化身。浪漫主义诗人热爱一切美的事物。这和贵妃有关,也和贵妃无关。
起居郎白居易,他的爱同李白类似,追求美的事物,为美的事物凋零而可惜、哀伤,所以他要写下长恨歌,让贵妃永生。
?唯有白龙爱得最深,他对贵妃,就像粉丝爱偶像,死忠粉那型,甘愿付出所有。????
?“?我知道她死了,我只是一直不舍。??”
为那一眼的回眸,一语的理解,对贵妃心生爱慕,为她舍弃人身,化身妖猫,为她复仇,为她正名,一直到死。??
除了爱情,贵妃也是白龙心中一切美好的化身,是少年的执念。
《妖猫传》里的杨贵妃美丽善良,善解人意,即便知道不存在尸解大法,依然饮下鸠酒。
从极乐之宴到马嵬驿,白龙看到了盛世背后的虚假,他痛恨这个虚假的世界但又无法改变。
大唐陨落不是贵妃的错,却由贵妃牺牲自我保全大唐。
白龙少年从白鹤变成了黑猫,杨玉环就是他心中那抹纯洁的白色。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恋小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