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西藏有种袖狗,现在还有吗?长什么样??
清朝时有种狗叫袖狗,为什么叫袖狗呢?因为它体积小,成年狗才二斤多。幼狗还没松鼠大,能放在衣服袖子里,所以叫“袖狗”。
后来有人(翻译)把此狗叫“齐瓦瓦",或“齐哗哗”,齐瓦瓦(齐哗哗)是墨西哥的一个地名的译音,在墨西哥齐瓦瓦地区,发现此地动物进化有个奇怪的现像一一微形化。在齐瓦瓦发现了世界上最小的狐狸、蛇,和世界上最小体型的狗:“齐瓦瓦”
。中国人为了图吉祥,慢慢地就把齐瓦瓦(袖狗)狗演译为“吉娃娃"狗了。
吉娃娃属于微型犬。世界参赛评比的标准是成年(一岁以上)吉娃娃身高不要超过22厘米,体重不得超过二斤八两。
此吉娃娃名叫“蔻蔻",活了十五年,相当于人的一百一十多岁。深圳常爬大南山的人都认识蔻蔻。蔻蔻在大前年农历八月十六日,洗完澡后,干干净净地趴在我怀里笑着睡觉了,笑着、甜甜地…永远地睡着了一一无疾而终。
有啊,就是西藏小猎犬,又叫西藏獚犬。它的长相,请看我最近发的文《她是糖王的女儿,养了近50只名犬,嫁给了著名外交官,然而….》配图就是一只西藏猎犬的蝴蝶串。写的是外交家顾维钧的第三任太太,糖王的女儿黄蕙兰,她有钱任性,养了近50只哈叭狗。其实过去叫哈吧狗是个统称,京巴,巴哥,袖狗,西施等都涵盖在内的。
现在也有人在养西藏獚,但是可以肯定,袖子是装不下,藏袍也不行,因为肩高在25厘米左右了,英国等地有专门的西藏獚犬协会。
来张图看看,藏地家养的是这样的,长毛挺飘逸——
幼崽是这样的,还挺可爱——
标准照是这样的,和黄蕙兰怀里的比比,那个绝对是个蝴蝶串。民国时期国内的蝴蝶犬不多,但是黄女士可不是一般人,她有很正常。
袖狗,也叫西藏猎犬,是中国一种古老犬种之一,也是一种比较神秘的犬种,后来传至内地,也称宫廷犬,是一种充满福利自信的犬种,是令人满意的伴侣犬。
袖狗活泼小巧,外貌非常好看匀称,毛色水灵,百依百顺,欢快自信,非常警惕,但它从不参加狩猎。
袖狗是不足一市斤,适合手中把玩,特别好养,有时靠口水就可以养活,猎犬高通常25厘米,体重4-6公斤,短腿大眼,四肢发达,短口吻,尾巴上翘,体貌小巧玲珑,面部与腿前面是短毛,身上毛较长,呈柔软绢丝状,耳,颈,腿后有装饰毛,毛色有金黄,淡黄,浅褐色,深褐色,白色等,其中以金黄色为上品。袖狗表情丰富,很好相处,独立而自信,很聪明,表情分明。
但是目前已经快要灭绝,当然是纯种的,但是混血还是有的。
现在是没有的。
至少我在拉萨生活三年,认识昔日第二大贵族庄园的末代公子,也没见他们豢养“袖狗”。
传说中的袖狗
传说中,袖狗是旧时藏族贵族用来消遣、娱乐的一种袖珍型观赏狗,也是世界上最小的狗,比西方配育出的小型犬——吉娃娃犬还要小的多。
良种袖狗身高不足15公分,体重只有数百克(不足一市斤),一般主人将其置于袖口之中欣把赏玩,因此得名“袖狗”。
但这只是传说,个人怀疑不足一市斤的成年狗是否真的存在。
如果有,怎么可能一夜间绝种了呢?
真实存在的“西藏猎犬”
另一种说法相对靠谱,就是说袖狗其实是“西藏猎犬”。
这种狗在拉萨街头常见,一开始我还以为是京吧犬,长相确实很像,但仔细看下来眼睛没那么凸,体重范围在4-7公斤,也就是8-14斤,也是小型犬的一种。
虽然名字叫猎犬,但并不用于狩猎,而是一种伴侣犬。
西藏猎犬是一个西藏的古老品种,普遍认为公元7世纪就已经出现。
它很温顺、聪明、自信、独立,据说能看家护院,也会跟着喇嘛转经,所以一直深受喜爱。所以以前的贵族宅邸或寺院里,最受欢迎的应该是这种特别通人性的西藏猎犬吧。
我猜,“袖狗”的称呼也许是一种讹传。因为藏袍特别宽大,你把整个脑袋都埋进袖子也没问题,大概主人盘腿坐着喝酥油茶时,喜欢将个头较为较小的西藏猎犬笼在袖子里,久而久之就被人说成了“袖狗”。
不排除特意培养的“袖狗”
刚才说了,西藏猎犬的体重是8-14斤。
那么,最轻的成年犬,其实跟猫的体重差不多。
所以,在旧时的西藏,可能会有人刻意将小型西藏猎犬交配繁殖出更小型的后代,可能体重只有5-6斤。
作为参照的,是北京也曾培养出“袖狗”品种。
著名民俗学家崔普权在《老北京的玩乐》一书中证实了在清末和民国年间,宫廷中早已有赏玩袖狗的风气。袖狗只有一只手掌大小,可以藏在袖筒间,被人买来跟斗蛐蛐一样当“斗狗儿”。
而美国女画师凯瑟琳·卡尔曾在晚清宫廷生活9个月,她在回忆录中提及慈禧太后不喜欢小的袖狗,她讨厌只喂它们酒和蜜饯来阻碍它们生长发育的做法。
由此可见,“袖狗”不是天然品种,而是人为阻碍了生长发育的结果,个人怀疑是由京吧培育出来。
而西藏猎犬与京吧外表极其相似,所谓的“西藏袖狗”,或正是人为培育的结果。